夜读|他们结婚了,“三无”,直接开席

zqmme29dd

时间 2024年5月27日 预览 6

转载: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7A05H1M00

2024-05-27 15:24·南风窗·发布于广东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黄泽敏
编辑 | 张来
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人生一大事。
一场完美的传统婚礼,注重流程,讲究排场,要经过一道又一道程序。
阮莎莎偏偏舍掉这些环节,举办了一场“三无”婚礼:无接亲、无车队、无伴郎伴娘。说是“三无”,实际上没有的不止这些。结婚当天,一个包间里摆了三桌,聚了不到30人。没有仪式和致辞,一件红色羊毛代替婚纱,几家人围坐一块儿,直接开席。
这几年,婚礼变得“简洁”了。在社交平台上,以“婚礼”为主题的内容,前缀出现“三无”等字眼,指简化婚礼流程,一切从简。
新人们砍去充门面的豪华车队,删去煽情催泪环节,甚至省去婚庆“四大金刚”(司仪,跟妆,摄影,摄像),将婚礼简化到极致。有的人索性不办婚礼,要么旅行结婚,要么简单吃个饭了事。
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越来越多新人开始追求一场属于自己的婚礼。他们希望掌握“结婚”主权,不为别人,不为传统,让婚礼成为真正享受的过程,只讨自己欢心。
01
不办婚礼
决定不办婚礼后,阮莎莎整个人放松下来。
“毫不夸张,和家人们达成了不举办婚礼的共识后,我真的开心得咧开嘴笑。”至此,琐碎的备婚事项从她的生活中消失。
不办婚礼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本用来筹婚的资金和时间,都迅速改成了旅游计划。
不是婚礼办不起,而是不办更有性价比。这些“整顿”婚礼的新人认为,大费周章举办一场“不如心意”的婚礼并不划算。
按照原计划,在广东东莞工作的阮莎莎夫妻俩,会回到553公里外的广西南宁县城老家,开车6小时,只为办一场婚礼。
婚姻和爱情天然有着紧密联系。“一生只有一次,一次记一辈子”的观念渲染下,阮莎莎也曾带着“不要让自己将来后悔”的想法去筹备婚礼。可以说,她对“结婚”这件事很上心。
传统观念下,很多人还是认为婚礼十分必要 /?图源:《眼泪女王》剧照
她自行设计了结婚的logo,画好了草图,专门创建了用于“备婚”的收藏夹——里面躺着300多篇笔记。计划表满满当当列上了各类任务项:结婚流程、如何选酒店、化妆师摄影师沟通与选择、仪式流程、伴郎伴娘注意事项等等。
父母们将备婚工作放手交给两人。他们日常工作忙碌,不能随时回老家,只能远程筹备,一些事项难以推进。因此,她发现,光靠他们两个人,需要花费大半年时间,才可以完成一场“好的婚礼”。
可是,即便投入大量时间,也不一定能换来称心如意。
父母们希望家里的老人能参加婚礼,这意味举行婚礼的地点得定在县城。县城的酒店有限,她把销售加了个遍,没有一家符合她的预期。
在线上分享婚礼成为当下结婚常态。请柬、婚纱照、婚礼现场均呈现电子化,要“晒”出去的婚礼,要么不办,要办就得办“好”。
阮莎莎预想的婚礼并非多么奢华,至少不能看着简陋,要有一个大容量的厅堂,柱子少,装饰过后“能出片”。然而,县城的酒店“没一个厅高超过3米的,柱子都很多”。
打造一场不合审美的婚礼却一点儿也不便宜,“认真办下来需要7~8万”。他们有这个预算。但是,花了钱,还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如不办”。备婚的热情就此熄灭。
更让年轻人受不了的,是传统婚礼的繁文缛节。据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显示,琐事太多、麻烦,是劝退年轻人办婚礼的最主要原因。
办婚礼琐事太多,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去繁为简 / 《幸福到万家》剧照
起个大早,除了累还是累,是广州人苏珊对传统婚礼的印象。
苏珊参加过不少婚礼,也当过伴娘,帮朋友筹备过婚礼。她发现,具体备婚的过程中,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男方分担部分工作,可大量琐事会自然落在女性身上。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沟通、磨合,拉扯着每一条神经。持续数月的疲惫,更会在婚礼当天达到顶峰。
按照习俗,结婚需要举办晚宴。但在婚礼当天,新娘依旧得早早醒来,迎亲、接亲、堵门游戏、敬茶、迎宾、敬酒、送客......从早忙到晚,直至婚礼结束,才能真正坐下喘口气。
苏珊是个怕麻烦的人。“一想到婚礼,会有一种压力,而不是甜蜜。”若举办婚礼,她只能考虑到如何安顿来宾、把所有环节做好这类琐事,没有任何期待。
02
代际拉扯
另一些时候,结婚又是两家人的事。
子女的“下半生”常被父母视为重要的“人生任务”。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便积极地托人做媒,为子女牵线。待一段恋情步入婚姻,父母依旧是难以绕开的角色。要想实现“三无”婚礼,得过父母这一关。
提出不办婚礼的想法后,徐玫的婆婆不同意,“说借钱也要办。”
和大多数传统观念一样,婆婆认为,不办婚礼没面子,更愧对子女。结婚这样的喜事,她更希望子女的婚礼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和仪式,“跟别人一样,该有啥有啥”。这和夫妻俩的想法背道而驰。
在20岁的年纪,徐玫憧憬成为一场浪漫婚礼的主角,穿着婚纱,在众人注视中,许下诺言,交换戒指。而这样的粉红泡泡,随年龄增长减少,又在参加过几场婚宴后完全破灭。
《当我飞奔向你》剧照
如今,徐玫26岁,曾让她眼前一亮的婚宴变得黯淡。她发现,镁光灯下的流程千篇一律,千姿百态的婚礼场景,有着高度雷同的内核,“看多了感觉都差不多”。要想“反套路”,往往需付出更高的成本,没有上限。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