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称要扫平天下的陈蕃,为何晚年惨死狱中?

zqmm72292

时间 2024年5月9日 预览 18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9032194880471587/

首发·妖火说历史

公元168年,九月初七,这一天按照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元法,被称作‘辛亥日’。

在这一年年初,东汉的汉桓帝,忽然去世了。因为汉桓帝去世的时候,没有儿子,所以在汉桓帝去世之后,就出现了一大堆的烂摊子!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接下来该立谁做皇帝’。

好在当时东汉高层还比较稳定,大权都被太后和几个大臣牢牢把持住。而接下来,大家经过商讨之后,很快就选中了汉桓帝的一个堂兄弟的儿子,过来接班,这就是历史上的汉灵帝。

而汉灵帝登基之后,因为他比较年幼,接下来自然就是‘正常剧情’。汉桓帝的皇后,此时的太后窦妙,出来临朝称制。而朝政大权,则是被窦妙交给了自己的父亲窦武,以及以名臣陈蕃为首的一些士族大臣。

而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东汉高层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也一直都比较稳定,没出过什么乱子。所有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东汉的国家机器,也没有因为汉桓帝的去世,而出现什么问题。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汉桓帝去世半年之后,到了九月初七这一天,异变陡生!

就在这一天,在皇宫里面,以王甫、曹节、朱瑀这几个宦官为首,宦官集团忽然发动了政变!他们忽然挟持了汉灵帝,然后谎称窦武和陈蕃要造反!然后,他们拿着汉灵帝的圣旨和符节,直接去调动了军队,开始围攻抓捕那几个掌权的大臣!

最终,在宦官们的突然发难之下,以陈蕃和窦武为首的几个大臣,全部被抓。最终,陈蕃在监狱当中被杀,窦武则是被推到洛阳城外,当众斩首!而那位太后窦妙,此后也被软禁在云台宫,一直被囚禁至死!

这场政变,后世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这场政变,对于东汉后期的历史,影响其实极大。但同时,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不会关注这段政变的过程,而是会注意政变当中,那个被杀的陈蕃。

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故事,其实远比这场政变要重要。他的故事,直接贯穿了东汉后期的历史,而且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士族大臣的思想矛盾。

这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现实毒打的故事。

陈蕃早年的经历,其实特别无聊!他早年的经历,其实就是一个标准的东汉士族奋斗史。他爷爷是个太守级别的官员,所以他长大之后,就直接正常学习,然后正常入仕做官。

当然,在他入仕之前,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大概在陈蕃十五岁的时候,当时陈蕃一直在忙着学习,所以做人就比较邋遢,平时在家里也不收拾房间。所以后来,某天他爹的一个朋友,前来陈家拜访。

结果他看到陈蕃房间里乱糟糟的,就随口问了陈蕃一句‘为什么不收拾房间’?

而对于这个问题,陈蕃当时给出了一个很豪迈的回答: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该志在扫除天下!哪能把时间花在打扫自己这一间屋子上面呢?

面对陈蕃的这个回答,他爹的这个朋友,并没有马上回怼他。至少,史书上没记载这个友人直接回怼他。史书上的记载是,这个友人听了这个回答之后,反倒是觉得陈蕃很有志气,志在扫平天下。

这就是‘原版的一屋不扫’的故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陈蕃不打扫自己的屋子,可能纯粹就是因为自己比较懒!或者前天晚上熬夜出去嗨,今天不想收拾屋子!至于那个友人,人家来陈家,可能是求他家办事,自然也不会回怼他。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接下来,陈蕃将会自己的一生,来证明这个小故事的隐喻。然后又过了一千多年以后,才有人真正怼他的他这句话。

请记住这个小故事。

因为这是陈蕃一生的隐喻。

因为陈蕃他家比较有背景,爷爷和父亲都是做官的。所以陈蕃少年时代,就正常读书学习。在家世的支持下,自然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而等到他成年之后,按照当时的规矩,自然就可以顺利举孝廉入仕。

陈蕃入仕的时候,应该正是汉顺帝在位时期。因为家世比较牛,陈蕃的第一份工作,就被任命为‘郎中’,也就是被派到尚书台去做一个属官。

做了几年郎中之后,恰逢陈蕃的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陈蕃此后就必须辞职回家,去给母亲守孝。东汉那会儿,大家都比较讲究孝道。而陈蕃他们家又是士族,一般守孝的时间都比较长!

所以,等到陈蕃守孝期结束,他都已经三十多岁,快到四十了。

陈蕃的前半个人生,其实都没有太多值得多说的。但是他没做官的这四十多年,却恰好见证了东汉的衰落。

从时间上来推断,陈蕃应该是出生于汉和帝在位时期。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和帝在位的这段时间,是东汉的极盛期。所以在陈蕃小的时候,听到的都是西域那边,班超又打了什么胜仗。或者最近一段时间,哪个国家的使团又来洛阳朝拜。

但是接下来,随着陈蕃逐渐长大,这个强大的东汉,开始逐渐走向了衰落。大概在陈蕃十岁到二十几岁这段时间,历史走到了汉安帝时期。在那个时期,东汉长时间由女君邓绥把持朝政,然后国家常年发生天灾,几乎每年都会地震。

而等到邓绥去世之后,东汉高层接下来又乱了好几年。直到汉顺帝即位之后,东汉高层才恢复了稳定。但接下来,东汉的衰落,却一直在持续。不管高层怎么努力,都无法再现当年陈蕃小时候的那种盛况了!

所以,毛病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陈蕃想了大半辈子,其实都没想明白。而接下来,等到他守孝期结束,开始真正走上仕途,接触权力,他开始更加直观的感受这种衰落了。

在陈蕃守孝期结束之后,陈蕃首先被当地刺史周景征召,让他担任别驾从事。这个周景有个堂兄弟周某,周某后来有个孙子叫周瑜。

但是接下来,陈蕃被征召之后,又因为和周景政见不和,没过多久,就直接辞职了。

而这次辞职之后,没过多久,陈蕃又被‘三公办公室’征召,让他去给当朝三公做属官。这个选项,其实也很不错。但结果,陈蕃压根看不上当时的三公,所以根本就没去应召。

再之后,因为陈蕃的学问名气越来越大,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最后,他就被当朝太尉李固看中了。李固是当时的士族领袖,而且权力也比较大。而且他个人品行也比较好,深得当时士族阶层的认可。包括陈蕃,也对他非常崇拜。

所以这一次,陈蕃接受了李固的任命。而且,在李固的提拔下,陈蕃开始爆炸式的被提拔了起来。先是被任命为议郎,然后又被任命为乐安太守。

此时汉顺帝已经去世,历史开始逐渐进入到了汉桓帝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前期,梁家把持了所有的大权。另外,到了这个时代,陈蕃也已经年过四十,说不定都已经快到五十了!

回顾陈蕃这大半辈子的经历,我们可以先想一个问题:为啥被李固发掘之前,陈蕃的仕途一直不太顺?尽管他一直努力学习,家世也不差!但是在被李固征召之前,他就一直没啥大发展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陈蕃是一个好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陈蕃是一个典型的君子。他一直在用严格的儒家标准,来约束自己,同时也在用这个标准来看待这个世界。所以,当他前几次被征召的时候,当他发现征召自己的人,无法满足对于自己对世界的期待时,他才会果断选择辞职。

直到李固出现,他才选择了应召。

不是因为李固官大,而是因为李固是当时的士族领袖。他的个人品行,确实没得挑,而且他本人基本代表了当时的士族品质。

正是因为李固的提拔,接下来,陈蕃开始迅速跻身东汉高层。实际上,到了太守这个级别之后,陈蕃就已经可以接触到东汉最高层了。

但问题是,在这之后,他很快发现:此时的东汉最高层,让他无比失望!

当时东汉由梁家把持朝政!那位大权臣梁冀,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后来更是当着李固的面,直接毒死了皇帝!而且,梁冀本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生活奢华到了极致!

这样一个人,不管怎么看,似乎都是一个坏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坏人,他偏偏能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接下来,那些正直的大臣还奈何不了他!就连此时在位的汉桓帝,也只是梁家手里的一个傀儡!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此时已经快要年近五十的陈蕃,还是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但是显然,面对这

Copyright2023TT球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