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在线阅读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856节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856节

此刻,龟山那崎岖的山道上,一辆马车正在疾驰,马夫是士武,马车内坐着关麟、刘禅,外面赵云、陆逊、诸葛恪则分别骑着马。    一路上,刘禅像是个好奇宝宝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问关麟,他们这是去哪?    关麟也不告诉他,就吊着他的胃口。    可终究,这一路很长,关麟闲来无事,索性……唱起歌来。    不多时……    倒是有些郎朗上口的歌声,颇为魔性的曲调,‘罗刹鬼市’般的嗓音,开始回荡在这山道。    ——“鸡没叫,狗没起床,脑壳就响;找鞋袜,穿衣裳,背着那大口缸;”    ——“沿着那蜿蜒山路,赶往田上,日落不到,挥锄哐当响纳……那田垄明媚的阳光照身上啊,背脊滚烫,心发凉啊;”    ——“那粮食刚一丰收,未曾干饭先还帐,到最后只剩……铜钱几枚!”    ——“不管你咋样数啊,还是穷的叮当响啊!”    ——“那家里柴、米、油、盐,妻儿爹娘,那家存余粮凄凉,一屁股帐啊,活计再苦,不投降啊,心中压力最难抗啊……哎哎哎哎哟!”    (ps:有没有大神能唱出来,我v你50!)    关麟越唱倒是越有兴致。    可一来,他的歌声不好听,二来,刘禅不喜欢这歌词。    于是,刘禅问:“云旗哥,你可别唱了,难听死了,再说这曲……哪有这样的……一大早上就去种地,种到大晚上……累成狗,可最后,‘未曾干饭先还帐,还是穷的叮当响’,这世上有这么苦的人嘛?”    面对刘禅的质疑。    关麟直接就“呵呵”了。    这小子懂个球……    他自打有记忆起,他老子要么做城主,要么做雄主,就连七进七出,他还领先他子龙叔一个身位。    他哪见过啥真正的人间疾苦?    整个世界不过是他想象中的样子罢了!    当然,这就涉及到了此行的目的——世子培养计划的第二步:走出去!    去让刘禅睁开眼睛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去重新塑造符合这个时代,他的“三观”!    “你觉得这世上,没人这么苦是么?”关麟反问。    “这是自然哪!”刘禅道:“吃不上肉,总能吃上粥吧?”    这小子能说出这话,关麟还颇为惊喜,至少……他不至于像是历史上的晋惠帝司马衷一般,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    也从侧面证明,还有的救——    关麟正想再说话的时候……    突然,马车停了。    关麟有些意外,因为计划的地点,还没有到。    这时,诸葛恪的声音已经传出:“谁家的玩童?竟敢拦我等车队?”    关麟掀开车帘,果然,目之所及……一名约莫八、九岁,背着沉甸甸竹筐的孩童拦在了车队的面前。    士武连忙询问关麟,“要赶走么?”    “我去看看!”    说着话,关麟就跳下了马车,刘禅好奇,也虎头虎脑的跟了上去。    却听得那玩童张嘴问道:“先生,你们买石榴么?”    诸葛恪没有想到,这孩童支身拦下他们的马队,不惜站在快速奔袭的马前,只是为了卖石榴。    正要说话,关麟已经走来,他看着这孩童,“你拦我们就为了卖石榴么?”    “恩!”这是一个男孩,他的眼睛无比清澈,面颊上却布满了菜色,想来……这等农人家的孩子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肉吧?    刘禅也带着好奇,赶了过来,看到这男孩……不,准确的说,是看到这男孩的肚子,再摸摸自己的肚子,不由得问了句。    “怎么能这么瘦?”    关麟瞪了刘禅一眼,然后再度把目光转向这男孩,“你多大呀?”    男孩指着扎成的两个发髻,这是状似羊角的“垂发”,在古代为“总角”的意思,意为“八岁……”    关麟有些惊讶,“卖石榴?就你一个人么?”    “不是!婆婆在后面。”男孩回身一指,果然,一个老婆婆正步履蹒跚的从山道中走来。    登时……    石榴,男孩,婆婆!    这一个个字眼,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涌入关麟的脑海中。    他意识到,或许……这正是一堂对刘禅无比生动的、重新塑造三观的“课程”!    想到这一节,关麟变得耐心多了。    望着那老婆婆蹒跚走来的样子,关麟问:“这石榴是从哪来的?”    “山顶上背下来的!”八岁的孩子稚嫩的声音再度吟出。    关麟接着问:“你背了多久背下来的?”    这时,老婆婆也已经走来,这男孩回望了一眼他的婆婆,然后依旧是洋溢着笑容,没有半点见到陌生人的紧张,“背了四个时辰……下来的……”    这时,关麟注意到,老婆婆的背上并没有竹筐,也就是说……    “这石榴都是你背下的么?”    “是,因为婆婆的腰疼,背不动。”    提到婆婆腰疼的时候,这男孩那清澈的眼睛里仿佛多出了许多波澜,他是真的关心婆婆。    这时候,刘禅张口了,“一路好渴,我能先尝一个么?”    “可以,可以!”男孩连忙点头,连带着还将一个最大的石榴捧给了刘禅。    刘禅接过,他一边毫不客气的用力掰开,一边说,“不好吃,我们可不给钱……”    “可以,可以!”男孩依旧点头,始终带着能将人心灵融化般的笑意。    可当刘禅掰开的时候,颗颗饱满,刘禅渴急了,整个脑袋就陷了进去。    关麟却接着问:“为何要背这么久下山卖啊?”    男孩望向婆婆,婆婆第一次张口,“山上都是种的石榴树,没有人买,要卖就得背下来……到城里去。”    噢……    关麟回想起来,石榴树是西汉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入大汉的,原本只是在都城长安的“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可由于汉武帝喜爱石榴,汉代宫苑、园圃、庭院都在广泛种植石榴。    ——上之所好,下必甚矣。    民间也就有了食石榴之风。    故而许多地方都会大肆采买西域的石榴树,大量的种植,想来这山上便是如此。    但这种东西,并不能果脯。    治世还好,真是乱世……谁会花大价钱采买?    故而哪怕是西域引进,哪怕是味道甜美,可在这汉末之世,价格始终上不去,且需要山民不惜徒步数百里去城中集市售卖。    利润微薄——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关麟目测这一筐石榴也得有大几十斤了,这小男孩儿如此羸弱的身子,他竟已经徒步四个时辰背下来。    当然,这点只是关麟意识到没有用,关麟需要让刘禅意识到。    “你爹娘呢?”    关麟的这话问出口,让小男孩一下子沉默了下来。    “他的父母呢?”    关麟接着问婆婆。    婆婆抿了抿唇,“他爹、娘被当兵的给杀害了……充作山贼领功去了!”    “啊……”刘禅整个脑袋从大石榴里抬了出来,整个嘴上尤自沾满了石榴汁,“还有这等事?”    关麟示意刘禅闭嘴,他继续问,“婆婆,这筐石榴准备卖多少?”    “一斤……一贯钱!”    一贯钱就是一贯五铢钱。    “一共有多少。”    “一百二十斤!”    随着婆婆的话,关麟粗略的计算,汉代一斤等于250克,相当于是后世的半斤,那么……也就是说,这孩子背了后世三十公斤的负重下山。    考虑到他的年纪与体格,还真让人心疼啊!    不过,很明显,刘禅还没有意识到这点。    “我全要了。”    关麟示意士武给钱,士武取出一袋五铢钱悉数交给了婆婆,婆婆也没有点,连连感谢。    赵云则要去接过那小男孩儿的竹筐。    关麟却连忙给他使了个眼色,赵云会意,脚步一顿,没有再上前。    关麟则眼睛朝向刘禅,“别吃了,你去接过那一筐石榴。”    刘禅一听这么多石榴,那想来,待会儿在车上必定能吃的十分过瘾?    他连忙去接,可随着那八岁男孩一松手,“咚”的一声,刘禅……连着他抱着的一竹筐石榴,一并坐了下来。    “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