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106节
书迷正在阅读:当无cp男主动了心[快穿]、和学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种蘑菇、炮灰觉醒以后[快穿]、怪物们的男妈妈[快穿]、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
一整个上午,关羽与马良都待在处理政务的府衙正堂……合肥之战尘埃落定,那于关羽,于荆州总是要做点儿什么的。 似乎是提到了某个话题。 马良面带诧异的张口道:“关公的意思是,在北伐之前,要趁着东吴新败,加固长沙、江陵的城防?” “季常是觉得有何不妥?” “倒不是……”面对关羽的询问,马良轻轻摇头,“我只是觉得有些意外而已,加固江陵,是为了防范江东,可关公一直将东吴视为鼠辈,合肥之战前从未言及加固,怎么这次突然变得谨慎了起来!” “哈哈……”闻言,关羽捋着长髯,笑出声来,他没有当即回答马良的问题。 反倒是站起身来,一边踱步,一边道:“季常啊,我昨夜是仔细的想了想,我在想,这云旗为何就敢在我面前,肆无忌惮的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为何从一开始起,我就没有狠狠的责罚于他,杀杀他这嚣张的锐气!” 虽提到的是关麟,可这一番话,马良并没有听出“剑拔弩张”的味道。 反倒是关羽的话中,带着几许深刻的自我反省…… 这在以往,可并不多见。 关羽的话还在继续,“昨日与云旗争执,夜里,我辗转反侧,想了整整一夜方才想通!” “之所以云旗这小子如今这般嚣张,源头便是此前的东吴奇袭!” 讲到这儿,关羽顿了一下,语气也变冷了一些。 “就是因为云旗的答卷,我与季常宁信其有,未雨绸缪,这才让荆南提前防范,也使荆南没有落入那东吴之手!” 这个…… 马良这么品品,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若无这一次,且不说荆南的归属,单单……关麟一次又一次的作死行为,关公就不可能一次次的隐忍。 那青龙偃月刀早劈下去了! 这么想想…… 是有道理,不过,这与……加固长沙、江陵,防范江东,又有什么关系? 马良正琢磨着。 关羽的声音再度扬起。 只是这一道声音骤然严肃与一丝不苟了起来。 ——“若非此东吴鼠辈‘背信弃义’、‘脸都不要了’的偷袭行径?” ——“关某又岂一步步的纵容云旗,直至今日多出这么个嚣张至极的儿子?这一切的源头,岂不是都是那东吴!” 呃…… 这话脱口,马良眼珠子一定。 不会吧,不会吧…… 这江陵城里,已经有一个人把愤怒与火气都撒在东吴那儿了。 现在倒好,这个队伍又壮大。 话说回来…… 关公不会是因为这个,才特地防范东吴吧? 这…… 这样也行? …… …… 第94章 关云长一朝悟道:强弱,形也! 儿戏。 马良还是觉得有些儿戏了。 “关公……你这……” 不等马良张口。 “哈哈哈……”关羽笑出声来,“方才戏言尔。” 戏言,那就是开玩笑咯? 马良轻叩了下脑门,他微微沉吟,“以往关公可很少拿这种事开玩笑。” 关羽变了。 尽管他的变化具体是什么,要马良说,马良也说不上来,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确是和风细雨般的出现了些变化,至少是变化的端倪。 同样的,马良发现,关公的心情也比以前要畅意许多,以往……每每与关公论及局势,往往关公脸上凝起的便是“苦大仇深”。 或许是因为骄傲自负,又或许是骄傲自负下的某种压力,总而言之,马良……很少见关羽如现在般怅然,甚至偶尔还会开怀大笑,甚至会开起玩笑。 似乎,自打四公子“一鸣惊人”后,关公所有的压力与怨气尽皆集聚到了他的身上,别的……反倒是一片坦度,一片怅然。 “不说这个……”玩笑也开过了,该说正事儿了,关羽一本正经的从怀中取出一封竹简,迅速展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八个大字赫然摆在面前。 这竹简,马良可不陌生。 这是四公子关麟的答卷。 ——『此番,谈及“防范东吴”,关公又拿出这封答卷了么?』 马良心头这么想。 关羽已经将竹简铺展开来,“季常,你看,云旗写的这一句……” 关羽指向了竹简上的字眼,马良定了定儿神儿。 关羽指向的位置是一句话——‘湘水为界,父亲不给,难道孙权就不能抢么?’ 而这么一句话之下,马良骤然明悟,“关公的意思是?哪怕合肥赌约,皇叔借荆州一事再难兴起波澜,可东吴依旧不会放弃荆州?” “没错!”关羽的眼眸更加的冷凝,“此前我屡屡思虑,荆南之危机,自是因为我的疏忽,才给了孙权奇袭的机会,万幸荆南无恙!” “我屡屡思虑,为何我会有此疏忽?恰恰昨日与云旗争辩,我方才明悟!” “关公明悟了什么?”马良连忙问,他是竖起耳朵,满是好奇。 关羽的道,“我是明悟了《孙子兵法》中,‘以正和、以奇胜’的真谛!” “这么多年的征战,只要是关某统军,多以‘正和’,却鲜有以‘奇胜’,凡‘正’者乃正面之意,‘奇’者乃变化之意,‘正’者乃表面之意,‘奇’者乃隐匿之意,‘正’者乃正常之意,‘奇’者乃多出之意!” 似乎是一朝明悟,关羽突然就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孙子言‘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以往我感悟不透这些,可从云旗身上,我发现了我忽视的那部分!”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关某之所以与这小子的博弈中,屡屡落得下风,便是这小子深谙‘正’与‘奇’,他更是深谙,‘正’是给敌人看到的表象或假象,而‘奇’才是真正的实力和意图,这小子会藏!擅藏!” 关羽一捋长髯,“由此观之,他能料到东吴之奇袭就不意外,因为他深谙‘奇胜’之道,东吴所走的每一步,无外乎在此框架之中,只不过看如何隐匿,故此,此子料敌预先,自是斐然!” “季常且看……” 这次关羽的手向下移动,指向了竹简最后一行。 这一行的文字,是关麟肆意所写——“三郡,狗都不让,可有答题的这会儿,城早没了!” “看。”关羽无比笃定的道:“季常现在再看这一句,可有体会到云旗‘奇胜’之法的奥妙?他是把东吴给看穿了。现在再去细品,东吴如此擅长隐匿,自是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们越是表明履行合肥赌约,私下里越有可能会行小人行径!” ——“以往吾视江东为鼠辈,可现在想想,他们只是表现的如鼠辈一般,这是骄吾心,其实际上包藏祸心,只不过藏匿的本事没有云旗高明,终究狐狸尾巴露了出来,被云旗识破,这也提醒我,防人之心不可无!” ——轰…… ——轰隆隆! 关羽的话于马良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 倒不是惊愕于关羽对《孙子兵法》的一朝顿悟,而是……马良惊骇于四公子关麟对关公的影响。 此前,马良还说不准,因为云旗公子的缘故,关羽究竟改变了哪些。 可现在,他敢无比笃定的说一句,因为四公子,关公的改变是无孔不入的。 从他不再把东吴当成鼠辈,就可窥见一斑。 最直观的是关公的傲气削减了许多,再不那么的盛气凌人了,也会重视他的对手! 呼…… 马良长长的呼出口气。 心头无限次的感慨——『云旗公子厉害呀!』 见马良不说话,关羽拍了拍马良的肩膀:“季常,季常……” 马良这才回过神儿来,他正色道:“《孙子兵法》中讲,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以往这其中的道理,我还未能明悟,今日听关公一言,懂了,全懂了!” “所谓‘强弱,形也’,此意乃是向敌人显示弱小,并不是真的弱小,恰恰是由于自己拥有更强大的实力!故而,善于调动敌军的将帅,用伪装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就会听从调动……用利益来引诱调动敌人,并以重兵等待敌人,就能伺机歼灭敌人!” “受教了,今日……良受教了。” 马良说的是实话…… 兵法,就像是后世写网络小说一样,一看就会,一写就废。 往往进步都是一朝间的顿悟,是达到某个临界点,因为某一句话,某一个手法,某一个领悟,某一些英俊读者老爷的支持,而一朝突破,豁然明朗,耳目一新。 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止万难? 比如牛奶糖,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在等着顿悟,还在等着英俊读者老爷的支持呢! 而关羽不一样。 他的强大不在于他的门楣,不在于他的靠山,他的强大是基于他恐怖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