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73节
书迷正在阅读:当无cp男主动了心[快穿]、和学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种蘑菇、炮灰觉醒以后[快穿]、怪物们的男妈妈[快穿]、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
还是对这么一个身份贵重,精神世界极其空虚的空巢老人而言。 几头牛算什么,他山庄里的牛多的是,至于……这些牛合理合规的死亡,那还不简单……他黄承彦有一百种办法。 只要他能不再孤独,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黄承彦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而让关麟更惊讶的是,这黄承彦也是真牛逼,他不仅让这些牛死的“不明不白”,关键是这些牛死的理由,官府照单全收。 什么‘先迈左脚’,什么‘先迈右脚’,什么‘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 总而言之,不胜累举。 最关键的是,从来没有人敢提出半句质疑! 当然,这些事儿,根本不用他本人去做,凭着他在荆州的关系网,只要勾勾手指头,大把的人等着为他做事。 这也让关麟意识到,一个人一旦名声达到某种程度,就是他随手写一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这种句子一样能成为真理! 这也就罢了…… 更牛逼的是,黄承彦还做出了“冰鉴”,这是一种盛冰的容器。 竟能将一头牛剁成的肉块,藏于其中储藏整整十五日,尤自新鲜,这也使得关麟每隔半个月就能吃十五天的牛肉。 而这一吃,就是小半年。 倒是黄承彦,这小半年,因为关麟的“制造图”,制成了不少新鲜器物。 什么“秦弩”,什么“八石具弩”,什么“大黄力十石弩”,这些都是平平无奇。 就连整个山庄,也因为制成的“龙骨水车”、“水转百戏”、“水力鼓风机”而焕然一新。 甚至,食材上…… 诸如饺子、东坡肉、火腿、豆腐脑……一应俱全! 关麟很喜欢来这边,因为能吃到更可口的食物,最关键的是不用花一个铜板,还能临走时,从“冰鉴”中带走几块儿牛肉。 比如上次考武时射狼的“装甲连弩车”也是关麟绘制的图纸,由黄承彦做出来的。 更有甚者…… 黄承彦与关麟还有一个大计划。 一个需要用“巨大”钱财才能堆砌起来的大计划。 这也是此番,关麟来找他的原因。 此刻…… 院落之中,灶子内放着柴火,柴火上放着一口大黑锅,而黑锅中那用鸡架、羊骨熬成的汤正在沸腾冒泡。 关麟与黄承彦正分别将早已备好的食材涮入其中。 比如,羊肉,关麟喜欢吃老一点的,往往要涮个六十息,方才捞出,蘸过胡椒与芝麻调成的汁水后塞入口中,黄承彦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只能吃嫩的……往往只涮个十息左右。 除此之外,黄承彦不喜欢蘸料,可能是胡椒太麻了,老年人受不了,倒是素食,他吃的津津有味。 如此一来,他吃素,关麟吃肉,这等互补,倒是让两人吃的相得益彰。 “说说吧……” 黄承彦将那涮好的芥菜吞下后缓缓张口,“来,让我听听,你小子赚到了多少钱?就敢大言不惭的想要实现咱俩的计划了?” “十万斛粮食!差不多了吧?”关麟也把羊肉咽下,抬眼很期待的望向黄承彦。 呵呵…… 却见黄承彦一个冷笑,他似乎在笑关麟的很傻很天真,“谁告诉你?制一万柄秦弩,十万斛粮食就够了?” “十万斛还不够?”关麟一惊…… 的确,他们的计划是制成一万秦弩,装备于汉军中。 凭着射程的优势,待得曹军骑兵冲锋时,出其不意,万弩齐发,铺天盖地的弩矢……足以射杀一切来犯之敌。 当然,这需要保密,在秦弩的数量没有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是父亲关羽都不能告诉。 一旦泄露出去,敌军有了防范,就差点意思了。 只是,听黄承彦这意思,十万斛粮食还不够? “呵呵……”此时的黄承彦在冷笑,他仰起头,嘲弄似的俯视着关麟,“你这小子,怕是对秦弩有什么误解吧?十万斛粮食,都不够零头的!” …… …… 第74章 蓝田生美玉,大乔藏何夕? ——『秦弩的造价这么高么?』 这就涉及到关麟的知识盲区。 他并没有特别去留意粮食与镔铁的兑换比例。 当然…… 且不说这个时期,在后世,一把九五式步枪的造价大概五千元左右,而一把符合军用的顶级弓弩的造价高达五万元。 也正是因此,弓弩这种装备只在特种部队或者武警等特殊部门使用。 只不过,这是后世的价格。 可听黄承彦的意思,哪怕是秦汉时期……秦弩的造价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要知道,十万斛粮食,都足够一万人的军队吃上小半年了。 关麟疑惑的问黄承彦:“老黄,你不是唬我吧?秦弩有这么贵?” 黄承彦当即起身,回屋中取出一柄蹶张弩,他指着箭簇,“看到没,单单这个簇首的制造工艺就极其复杂!莫说材料,单单工序上,一个工匠忙一天也做不出几枚。” 关麟注意到,黄承彦做出的这个“样品”几乎与他绘制的图纸完美复刻。 箭簇由簇首和铤组成,“簇首”呈三棱柱形,“铤”则呈圆柱形。 关麟知道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力学,使得导向与杀伤力无限的扩张,自然制造起来,难度更大。 而最复杂的当属刃身遍布的那细致而又分布有序的磨痕,这种设计,不亚于枪矛兵刃上所带的“倒刺”与“血槽”,是给敌人放血用的。 而这等打磨工艺,无疑更为秦弩的制造增添了不少困难。 除了箭簇,黄承彦又指出许多处。 从弩臂到牙,到弦,到匣,再到护手,为了能使“张力”破百斤,能使得射程更远,射速更快,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难度都极其考究。 还有那材料…… 一如春秋战国时期那郑国的刀,宋国的秤,鲁国的匕首,吴越的剑,这些之所以闻名于世,除了那精湛的技艺外,材料的选取更是重中之重。 秦弩也一样…… 黄承彦随便说了几个材料,关麟的心中已经波涛汹涌,而这股波涛归纳起来就一个字——“贵”! ——太贵了! 这种贵,让关麟有一种,秦弩这玩意,他是不是玩不起的感觉! 黄承彦的话还在继续,“何况秦弩的弩矢用的是青铜铸造,可现在用青铜铸造的箭簇,便是寻常的甲都破不了,必须改改……” “那用上好的镔铁?”关麟脱口而出。 “铁也不行!”黄承彦十分肯定,“必须得用百炼钢!” 讲到这儿,他顿了一下,“按照咱们的构想,这万弩齐发,是要顷刻间摧毁敌人军阵的,如此算来,那寻常的铁器穿透不了盾甲,对骑兵或许有些威胁,但对步兵威胁不大,必须改用百炼钢!” 懂了,关麟总算是明白了,这才是最贵的。 要知道,百炼钢是在西汉晚期出现的“炒钢”技术下诞生的。 简单点说,就是将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 当然,说是这么说,真正的实操起来,难度极大,对淬火的技术要求极高。 史书中有记载的,也仅有曹操曾命人制作“百辟刀”五枚,除自己佩戴外还赏赐诸子,曹植作赋描述制刀的场景,曰:“炽火炎炉,融铁挺英。乌获奋椎,欧冶是营”。 这便是曹军阵营少有的百炼钢刀! 刘备也制造过“蜀八剑”,命人采金牛山铁白炼锻造而成,长三尺六寸,一把刘备自己佩带,剩下七把赐给刘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佩带。 剑上铭文均由诸葛亮书写! 这也是采用的百炼钢的技艺。 至于孙权,晋·崔豹《古今注》记载:“三国吴大帝孙权有六柄宝剑,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此六剑亦是百炼钢制成…… 不比魏晋时灌钢法盛行,汉末百炼钢虽然出现,但因为对淬火的技艺要求的甚高,能制成百炼钢者寥寥无几。 当然,关麟不会怀疑黄承彦的本事,这老头在百工奇巧上精湛的很,区区淬火难不到他! 关麟唯一在意的是钱…… 试想一下,一万秦弩,均用百炼钢制成的箭簇,那万弩齐发,射出去的就不是弩矢了,而是赤果果的金子啊! 这不是几万斛粮食的问题么? 怕是几十万斛粮食都不够! 说到底,秦弩的弩机,再怎么贵,那也是一劳永逸式的投入,可弩矢……那是消耗品,就是个无底洞了。 这一刻,关麟才意识到,为何弩这种兵器在“汉末”、“三国”的战场没有成为主流。 就这群诸侯,一个个都是穷逼。 玩弩,他们玩得起嘛?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