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檀郎说(古言兄妹)(骨科h)、春雾、潘塔斯女神(NP)、卷子、春桃(古言,1v1)、病变
中原诸侯不知道什么时候联络了吴国,他们顺着江水而来,大军的粮草一扫而空啊!” 听到这个消息,熊席且只感觉天旋地转一般,直接一口鲜血喷出,状若癫狂道:“吴国? 吴国怎么会和中原诸侯聚合在一起呢? 他们没有留存诸夏的发髻,在身上纹上了蛮夷的图案,难道以为中原诸侯会接纳他们吗?” 吴国虽然是姬姓,但为了在东南立国,吸收了很多当地土著的风俗,而且还吸收了一些殷商的习俗。 历代吴王都知道想要让中原诸侯接纳是很难的。 当年洛宣公时期,海纳百川,懿王也是温柔慈爱之人,那是唯一的让吴国彻底回到诸夏的机会、 但是现在已经失去了这个机会,吴国也没有强求。 现在利用中原诸侯获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熊席且当然不知道吴国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统帅,他知道楚军要遭难了。 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就是粮草,几乎所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和烧毁粮草有关。 在得知吴国绕到身后,断掉了粮道之后,熊席且立刻就想要退兵,能逃多少就逃多少。 如果这些士卒全部死在这里,楚国五十年的积累都会一扫而空,不要说主要出击,能保住郢都都算是好的。 但是退兵哪里是那么好退的,懿王时期的徐王对这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它当年也是被吴国断掉了后路。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楚国同样被吴国断掉了后路,面前则是中原诸侯的联军。 熊席且实在是找不到求生的方法,绝望之下只能破口大骂:“中原诸侯实在无耻,两国对战,应当堂堂正正,以多欺少,断劫粮道,这难道就是君子所为吗?” 若是洛曦和吕小白听到这话,恐怕会直接笑出声来,两军对垒,又不是礼战,谁和你讲什么礼节。 熊席且已经被气的开始说胡话了,不过他确实感觉憋屈,明明楚国的实力这么强。 从先君熊顿的时候,周天子亲自率领十万大军,都被打的大败而归。 那是何等的威风呢? 可惜最终被洛文公率领着勤王大军堵了回去,三百年来,楚国实力越发强盛,甚至汉阳诸姬联手也不是楚国的对手。 楚国地域之广,冠绝诸夏列国,结果北上的时候,又要被中原诸侯大败。 “这难道就是天命吗? 周王室的天命未衰,楚国想要问鼎,于是上天降下了惩罚?” 熊席且悲声高呼,“至高的太一啊,看看您的子民吧,周人的昊天和素王难道就不能战胜吗?” 只可惜这世上的真神只有素王一位,楚国的至高神恐怕是不能回答他了。 中原联军齐齐出动,轮番消磨楚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日夜不停的攻击,双方都有足够的人手来替换,但是楚军这边的粮食供应不上了。 这种事情是根本瞒不住的,每天战斗的越来越频繁,但是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那些往日里络绎不绝的运粮车突然不见,谁难道是真的傻吗? 于是再一次的大战之后,那些本就是从汉阳征召而来的士卒,直接扔下武器投降。 熊席且明白大势不可挽回,这些时日他已经陆陆续续的让手下将息地强军和最精锐的楚国士卒带走,他和那些从汉阳诸姬国中征召而来的士卒留在这里陪葬。 “如此惨烈的失败,无颜面对王上,只能殉国。” 实际上这一场失败,并不能彻底归咎于熊席且,这是整个楚国君臣对形势的误判,没有考虑到吴国,这怨不到统兵大将的头上。 熊席且只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战死才是对他最大的解脱。 汹涌而来的诸侯联军宛若潮水一般,淹没了楚军的大营,无数的楚军士卒被杀死在颖水边,将一整条溪流都染成了血红的颜色。 如此辉煌的胜利,传遍了四方,洛邑之中的周天子松了一口气,楚国指名点姓要九鼎,他才是最慌的那个。 “其公,齐侯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寡人应该如何赏赐他呢?” “王上,您可以为齐侯提升爵位,还可以赐予齐侯使用天子礼乐、鼎器、车马、衣裳的权力,给予齐侯方伯的荣誉,这样想必就能稍微表彰一下齐侯的功劳了。” 其公是个妙人,他明白吕小白不缺那些金银珠宝和美人,缺的就是这些名誉。 方伯,这是邦周建立以来都从来没有赐予过的。 加上前面那些天子才能使用的礼器,吕小白和周天子相差的只剩下王位了。 这也是他所能达到的巅峰,再高就会被反噬,管仲很清楚一点,现在吕小白庞大的号召力,主要还是来自尊王,天下诸侯还是认可周王室的统治的。 不过吕小白已经很是满足,洛休对他的教育还有临终之时的嘱咐他都记得,对王位倒是没有觊觎之心。 诸侯们在鄢陵再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会盟,这一次晋国也同样出席,周天子派出卿士,给予了吕小白方伯征讨之权。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吕小白现在的真实写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辉煌的尽头就是毁灭。 鄢陵霸业十八年,洛曦薨逝。 吕小白前往吊唁扶灵。 十九年,夫人希宜逝去。 吕小白悲痛万分,将希宜葬入冢中,待他薨后合葬。 二十年寒冬,管仲病重。 吕小白心肝俱裂,垂泪涟涟,病榻之前,泣血而薨。 君臣二人一日同死! …… 在东周建立一百年后,霸主政治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管仲是这项制度的创造者,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则是他最完美的作品。 这种由周天子掌握祭祀,大封建主掌握实际权力的统治形式,深刻地影响了往后两百多年的历史,并且我们可以直接认为,在无数国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幕府统治,乃至于君主立宪的形成,都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的霸主政治。——《全球通史·东周卷二》 第57章 晋国五公子 晋国,翼城。 从初代晋侯建城以来,经过了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在两百年前彻底毁灭了曲沃之后,这座城池彻底成为了晋国的明珠。 斑驳的旧迹,在昏沉沉的天空乌云之下,仿佛在诉说着晋国之中现在有些压抑的气氛。 当代晋侯是少见的长寿者,在他年满七十的时候,邀请了不少的诸侯前来祝贺,作为晋国的传统盟友,洛言代替自己的父亲洛辞来为晋侯祝寿。 洛言是洛国太子,姬昭的第十九世孙。 从洛休去世之后,姬昭也同时陷入了沉睡之中,之后的三代洛侯都勉力维持着齐国的霸主地位。 直到第十七代国君之时,齐国国力已经不足以承担这个重任,加之楚国从鄢陵之败后,就一直和吴国在汉阳平原上厮杀,没有精力顾及中原。 从利益角度,洛国暂时不再需要一个压制周王室的霸主了,所以放弃了对齐国的扶持,齐国一点点的从超级大国落回了地区一流大国的位置。 【洛言: 能力属性:权斗:80;治国:80;御人:80;统率:72;武力:87;军略:74。】 随着周王室的持续衰落,洛国公室子弟的能力以一代代下降,尤其是洛休仿佛是耗尽了洛国的最后底蕴。 洛言是家族的嫡长子,在姬昭祖宗保佑的情况之下,也只有这个属性,公室人才之匮乏,可见一斑。 倒是那些洛氏分支的公族子弟,摆脱了洛氏的束缚,不断地有人才出现,比如说楚国的项氏。 不过还是那句老话,虽然洛国公室没天赋,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太多,读过的书太多了,比起那些天赋远超他们的人才,也不遑多让。 起码在百家争鸣,智慧大爆发之前,依靠着超越时代的智慧,还是能将这个时代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寿宴过后,洛言准备返回洛国,没想到晋侯却派人前来邀请洛言到花园一观,洛言心知这是有事要谈,于是收拾一下就随着晋国大夫再次来到了宫中。 晋侯果然已经在亭中等候他,周围都是大臣,连个侍女也没有,这明显不是赏花。 双方行礼过后,晋侯直接开门见山问道:“太子,从昭王时起,晋国与洛国已经结盟四百年了,其间多次依靠洛国伸出援手,晋国大宗才能安坐在翼城之中。 孤现在有一事不明,想要问政太子。” 晋国的政事问自己? 洛言微微皱了皱眉头,但还是说道:“晋侯谬赞,信义是两国相处的根本,洛国只不过是履行盟约罢了。若是与洛国有关,您请问吧。” “孤的正妻,是齐国的贵女,但是齐姜没有子嗣。 现在有五个公子,都是庶子,不知道孤薨后,洛国希望哪个公子即位呢?” !!! 洛言被晋侯的话震惊到了,你疯了? 这话你问我? 但是转念一想,他就发现,晋侯可能是诚心发问的,因为他心中不知道立谁,那么挑一个洛国认可的,总不会太差。 但是晋侯可以这么想,洛言却不能接这个话。 他立刻说道:“晋侯,储位是国家的大事,洛国一向不干涉他国内政,只要公子不违反周礼、宗法,洛国无不可。” 话虽然这么说,但如果晋侯想要让公子因即位的话,洛国是不会同意的,其他四人倒是真的无所谓。 晋侯也猜到洛言会这么说,于是在洛言话音刚落的时候,就立刻接话道:“公子重耳的母亲出身齐国,虽然只是与齐姜一同嫁来的滕妾,但至少有齐国的血统。 孤之前曾经拜托齐公看顾,但是齐公却先孤而薨。 现在孤想要将这个稚儿托付给洛国,还希望您能同意。 他现在还未加冠成年,孤的身体应当还能撑几年,日后就让他即位吧。” 公子重耳虽然也是庶子,但出身齐国,这天然就能得到齐国和洛国的支持,所以晋侯想要立他为君。 洛言见到晋侯果然选择了有齐洛二国作为后盾的公子重耳,“晋侯,您的选择就是晋国的意志,洛国是您最忠诚的盟友,素王见证,公子重耳会受到洛国的保护。” 见到洛言这么正式,晋国君臣纷纷唱诺道:“昊天见证。” 这算是口头上的约定,不论公子重耳最后到底能不能即位,至少洛国承诺了保护他,这让经历了残酷君位争夺的晋侯有些欣慰。 随着洛言离开晋国,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晋国的高层,公子重耳母子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是另外四人自然是不满的,但是齐洛两国都不是弱国,表面上没人说什么。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