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穿越考科举在线阅读 - 第185节

第185节

故而正荣县只来两位夫子,两位捕快,就能把事情办得圆满。    他们这件事,就是最好印证了这句话。    当然,此事并非典故,写下来并不好,但用这件事的感悟思考其他事情,也能理解同类事物的规律。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上的事情要思考。    对待事情同样也要思考。    后面又写:“且忘民之忧以恣其乐者,其信盖有所恃焉...使环顾其民而皆有二心焉。吾见君之独立于庭也,而若是非者非一日之故也。”2    忘记百姓忧愁反而很快乐的人,心中肯定有恃无恐。    还会以为反正他们不快乐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会妨碍到我。    那有一天,百姓们忧愁一定会发展到让你也担忧,让你不得不去看。    那个时候再看看周围人,你跟百姓一定会有二心。    国君跟百姓离心,站在庭院里环顾四周,发现只剩自己,那就说明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了。    不顾及百姓的君主,一定会众叛亲离。    全篇写的都是忧民跟民忧的关系。    从根本上分析君主跟百姓的联系,以及诚心为民,施恩于民的想法。    这跟孟子整书的想法也是相合的。    第二场第一题答完。    第二题为“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    同样出自孟子,意思是,安抚天下的百姓,是君子们最开心的事情。    君子讲仁义礼智。    定四海之民,是君子们乐见的事情。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君子的本性,他们本来就喜欢做,这是从内到外的本心,不为其他,就因为他是君子。    此题说的是君子为何是君子。    不是做了这些事就是君子,而是君子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这是在约束读书的读书人,让他们成为一个仁义礼智的君子。    这跟第一题竟然有些呼应。    如果读书人真的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想来上面那题,忧民之忧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试结束。    纪元分析了下,第一场考试内容都是《论语》。    第二场都是《孟子》。    难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学各一道。    下午考五经两题?    这么看的话,好像确实是如此地规律。    最后一日上午,就是最后一场第五场的考试,应该是孝经跟试帖诗。    总的来说,跟正荣县县试顺序没差太多。    但每一场的考试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规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纪元却早早闭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学。    这两本加起来不过五六千字,背起来不难。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这两本,那他算是再次复习。    等到快要休息,纪元才点上蜡烛,铺了被褥睡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    还是以前睡过更差的床。    纪元沾了枕头就睡,睡得还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质量都格外好,像是身体都知道,必须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试。    四月初九早上。    醒来的学子们看着手里新做的饼子,正荣县十二学子不再狼吞虎咽,不管这饼有多香,都要吃个五分饱即可。    等试卷发下来,纪元定睛一看。    第一题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第二题出自大学,“大学之道。”    看到第三场考试的两题,纪元几乎能看出出题人的恶趣味。    昨日的考试,一日论语,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题起手很难,第二题简单。    今天的考试,一个中庸,一个大学。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费而隐”不好答。    其实大学的一句“大学之道”才是包罗万象,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这题目出得不刁钻,却带着一股恶趣味,就是要让学生随时落入“陷阱”。    四书题目都是这样,下午五经考试,纪元都有些期待出题人会给什么题目了。    第一题:“君子之道费而隐。”    意思是君子之道广大而且精微。    看着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样在阐述君子之道。    实际是讲,一个君子,做到圣人一样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结合上下文的话,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圣人相比。    是在讲君子是可以学习并进步的,最开始都是普通人,等达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圣人了。    从这点破题,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从普通人做到圣人,可以从努力学习分析,也可以从实践分析。    只要沿着一条线写下来,文章便成了。    第二题,也是纪元无奈的题。    “大学之道。”    这句后面很多人都会背诵。    但凡是个读书人,总会背第一章的内容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再后面便是解释大学的原则到底是什么。    而大学之道,翻译一下就是。    大学的原则是什么?    比如问你,学语文的意义是什么?    学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回答,当然,问语文要围绕语音,问物理要围绕物理。    问大学?    自然要围绕大学。    可《大学》讲的又是什么?是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好家伙。    这要是一起答了。    别说七百字,七千字都写不完。    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学不会。    碰到这么大的题目,纪元都有些头疼。    再加上他写文章散漫,必须强行约束。    干脆就做个小总结。    只从《大学》主要意义来讲。    题目写大方面。    那他也写大方面,不再细究里面的东西。    君子之道费而隐。    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他都可以写!    “举大学之要,合圣功王道而底与极也。”3    大人之学的要点,就是把圣人的功德跟仁政的道理发挥到极致。    这是为大学,就大人之学做个总结。